投资团队  
投资理念  
用户类别:
证件号:

密码:        忘记密码

验证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涌峰微信号

社会办医在我国医疗体制中的作用与前景

2021/8/2 15:57:09 作者:中国龙团队
        最近教培新政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对医疗行业的担忧,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社会办医在我国医疗体制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未来到底走向何方?本文将结合我国医疗体制的发展历史、政策导向、当下社会资本在医疗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等几个方面试着解答这些问题。 
        纵观我国医疗发展史,经历了政府包办、放权、回归公益、兼顾效率等几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也拉开了我国医改序幕,国家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提出放权让利,主导思想则是给政策不给钱,医疗机构获得了较大的自主经营权,从纯公益事业开始注重创收、效益。在这一阶段卫生部允许个体开业行医,为当前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医疗服务体系奠定基础。90年代卫生部门内部开始讨论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与效益的问题,此后一直存在着市场派与政府派之争。2000年左右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经营不善等原因,一些地方医院公开拍卖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给民营资本,开始了产权化改革的探索。这一阶段市场化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弊端也显露出来,特别是2003年非典更是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发起了挑战。我们看到社会资本在我国医疗体系中从没起到过主导作用,但在改革中却是不可或缺甚至说至关重要的一股力量,这是由社会资本的灵活性、注重效率等特性决定的,可以说社会资本就是大池塘中的一条鲢鱼,推动着改革前进。
        2005年新一轮的医改拉开了序幕,这一阶段强调多元办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同时限制公立医院扩张。此后民营医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数量由2009年的6千家增长至2018年的2万家左右,远超公立医院的1.2万家。2019年国家十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中,将社会办医的定位从“重要补充”变为“重要组成部分”和满足不同医疗需求的“重要力量”。虽然数量上占优势但从服务量来看民营医院仅占到20%,而疫情以来民营医院的表现也不尽人意,在最新的政策中国家对民营医院的定位也出现了调整。“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非公医疗又从“重要组成部分”降回了“补充”的位置。但这一次地位的下降并非由对民营医院的打压实现,而是出于对公立医疗发展的大力支持,对社会资本仍然是持鼓励的态度。2020年以来全国20多个省市超过100家公立三甲医院开办了分院,新增床位数12.8万张,投资金额达1800亿,并且公立医院的扩张在未来5-10年很可能是常态。
        面对公立医院的挤占,民营医院在资金、人才、口碑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如何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首先笔者认为应该避开误区,如果抱着赚快钱的心态进入医疗服务行业注定是要失望,初期动辄数亿至数十亿的资本开支,3年扭亏期、5-8年资本回收期,价格受医保限制,运营良好的情况下10-20%的净利率,庞杂的管理,承担着医疗事故、政策不确定等巨大风险,可以说医疗服务并不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医疗服务却是一门值得长期投资的生意,首先医疗服务是一个供方市场,需求端持续景气,只要能提供优质、价格合理的服务就有患者买单,并不需要花费精力在内卷上;医院一旦稳定运营后将进入正向循环,口碑积累、前期较大的固定投入将形成强大的壁垒,对人才的吸引也会逐步加强,所以长期看医院能形成非常稳定的现金流,属于标准的长坡厚雪模型。所以,笔者认为民营医院要想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摆正心态,以获得长期、稳定、合理的回报为目标来开医院(这同样适用于投资)。然后就是利用民营资本的天然优势,以高效的管理机制获得更低成本,为医生提供更市场化的收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就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专科特


全国客户服务专线: 400-668-8801   www.topfund.com.cn  联系我们
沪ICP备 1400764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994号
Topfund © Copyright 2006-2024.